教案的标准格式?

共以下 2 个回答

  • 你的微笑慌乱我的骄傲 永久会员 2022年 9月 23日 上午4:56

    学习目标

       1。会认“娶、逼”等7个生字,会写“淹、官”等14个字,正确读写“管理、田地”等词语。

       2。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重点读好对话,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。

       3。了解课文主要内容,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、为民除害的,受到破除迷信、尊重科学的教育。

      课前准备

       1。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。

       2。投影片。

      A 案
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课时

      尝试读,整体感知

      1。板题激趣:板书“西门豹”,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?知道是什么意思吗?请学生自由说。

    没听说过“西门豹”的人肯定会认为这是一种动物──豹子的种类。那么,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?请同学们来读课文。

      2。自由读文,把字音读准确,句子读通顺。这一课生字比较多,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。

      3。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、流利,愿意试一试吗?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。

      4。默读,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是什么。试着连起来说几句话,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。

      思考读,体会感悟

      1。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。

      a。批注读书感受、读书心得。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,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。

      b。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。

      2。小组交流。

      “邺在什么地方?西门豹姓什么?西门豹如何开凿十二条渠道?”等问题,由学生借助资料解决。

      集中交流,梳理问题

      1。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,全班讨论。

   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:

      a。“面如土色、提心吊胆”等词语。(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,借助图理解,并随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)

      b。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、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?

      c。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?他的办法妙在哪里?

      d。

    西门豹为什么“等了一会儿”“站了很久”“再等一会儿”?

      e。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官员也扔进漳河?

      2。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,确定a、b为重点研究问题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课时

      探究读,品味赏析

      1。

   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,看到田地荒芜,人烟稀少,面对这样的景象,他立即展开调查,究竟是什么原因呢?深入读文,概括归纳。

      2。铺垫问题,加深理解: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,而是其他官员,如果他们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,他们会怎么说,怎么做?大胆想象。

      3。西门豹是怎么说的,怎么做的?细细揣摩其语句,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用意。

      引导学生说一说,再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,学生再自评、互评。

      例如“扔巫婆”一节,抓住“不行,这个姑娘不漂亮,河伯不会满意的。”“麻烦你去催一催吧。

    ”“架起、投进”等词句揣摩、体会,练习有感情地朗读。

      感情读,入情入境

      1。自由选择朗读方式,自己读也行,找小伙伴分角色读也可以;读全文也行,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也可以。

      2。朗读展示。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,谁愿意选择部分段落读给大家听?

      说说写写,拓展延伸

      文中说,“这一天,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。

    ”设想一下,岸上的人们,有官绅、老百姓、老人、小孩等,他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呢?说一说,再写下来。

      识字写字

      1。自学生字,交流识字方法。

      2。观察生字,交流写字经验。

      怎样能既整齐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,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给大家介绍经验?

      3。

    书写生字词,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。

      拓展活动

      1。西门豹破除迷信、惩治坏人的方法很巧妙,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?

      2。编演课本剧。

      B 案
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课时

      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

      1。

    观察挂图(或播放课件),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、动作。

      2。揭题谈话。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?是从哪里知道的?

      初读课文,了解大意

      1。自读课文,自学生字词。

      读准字音。“绸”是翘舌音,“尚”是后鼻字,“麻烦”的“烦”读轻声。

      认清字形。“渠”是上下结构,“灌”是左右结构,不要和“罐”相混,注意“溉”与“概”的区别。

      2。自读课文,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,这件事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是怎样的。

      读后小组讨论、交流。教师相机辅导,理清课文脉络。按“摸清底细、破除迷信、兴修水利”的提示,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。

      课文释疑,学习“摸清底细”部分(第1~9自然段)

      1。带着问题默读。

      问题: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“摸清底细”的?读后开展合作学习,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。

      2。在学生自读、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,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:

      a。

    了解原因。

      b。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。

      c。了解受害者。

      d。了解漳河的情况。

      3。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。

      4。引导学生探究。

      a。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“摸清底细”?他为什么要这样做?

      b。西门豹说“河伯还真灵啊”,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?为什么?

      c。

    西门豹说“我也去送送新娘”,他真的是去“送”新娘吗?

      布置作业

      1。抄写生字、新词。

      2。朗读课文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课时

     

      研读探究,学习“破除迷信”部分(第10~15自然段)

      1。

    带着问题默读。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?妙在哪里?

     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,记下读不懂的问题,准备和同学讨论。

      2。小组讨论,汇报交流。

      a。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的?

      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、怎么做的有关重点语句,让学生体会西门豹的巧妙之处。

    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关键,是说新娘不漂亮,这个借口既救了新娘,又为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提供了理由,一举两得。一句“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”就客客气气而又坚决地叫卫士抱起巫婆,将她投进了漳河。

      b。西门豹怎样惩办官绅头子的?

      启发学生体会假戏真做的妙处:西门豹待巫婆“沉下去了”后,还“等了一会儿”,对官绅头子说“巫婆怎么还不回来,麻烦你去催一催吧。

    ”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。

      c。西门豹怎样教训其他官绅的?

      引导学生读有关语句,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、区别对待:“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”“请你们去催催吧!”“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”,官绅一个个求饶,西门豹还说“再等一会儿”,显得煞有介事,最后才让官绅们“都回去吧”。

    达到了惩办首恶、教训胁从的目的。

      d。教育了广大老百姓。

      要引导学生知道西门豹不仅惩治了恶人,让百姓看清巫婆、官绅骗钱害人的真面目,还破除了百姓心中的迷信,明白要防涝必须治水、兴修水利。

      3。观察插图,加深理解。

      引导学生读文看图,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,对照插图,发挥想象,说说他们怎样“求饶”,“求饶”些什么,让学生借官绅之口说出河伯娶媳妇的真相,加深对官绅们丑态的了解,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达到的效果。

      4。练习,训练思维。

      在研读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,让学生概括地评价西门豹破除迷信、惩办邪恶的方法,先让学生分析讨论,然后完成以下填空题:

      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办法真(  )!他要巫婆和官绅头子下漳河去找河伯说情。如果他们下漳河去,就会被(  ),而他们不愿下河,怕下河,就说明漳河里(  )。

    他们进退两难,就证明了给河伯娶媳妇是(  )的,他们的鬼把戏(  )。

      所填内容,只要意思对即可。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,西门豹摆在巫婆和官绅前面的是一道难题。去不是,不去也不是,其结果是一样的,说明漳河里没有神,给河伯娶媳妇是骗钱害人的。

    这实际是一个两难推理,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。

      自读自悟,学习“兴修水利”部分(最后两个自然段)

      读课文,讲一步领悟“破除迷信”与“兴修水利”之间的关系。让学生明白,若不兴修水利,破除迷信将不会彻底。

      拟定提纲,复述课文

      师生合作共同拟定提纲。

    如:

       a。摸清底细问明原因

        问首恶者是谁

        问受害者是谁

        问漳河情况

       b。破除迷信

        一扔巫婆

        二扔官绅头子

        三教训官绅

        四教育百姓

       c。兴修水利

      2。

    同桌互相复述,教师巡视辅导。

      3。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、巫婆、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,把课文演一演。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进一些语言和动作。其他学生则是观众,表演后进行评议。

      布置作业

      练习排演课本剧。

    你可以去 有很多的.我经常用。

    0 赞同 0 条回复
  • 琉璃般若花≈ 永久会员 2022年 9月 23日 上午4:56

    一.课题(说明本课名称) 二.教学目的(或称教学要求,或称教学目标,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) 三.课型(说明属新授课,还是复习课) 四.课时(说明属第几课时) 五.教学重点(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) 六.教学难点(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) 七.教学过程(或称课堂结构,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、方法步骤)八.作业处理(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) 九.板书设计(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) 十.教具(或称教具准备,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)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,教学过程是关键,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 (一)导入新课 1.设计新颖活泼,精当概括。 2.怎样进行,复习那些内容? 3.提问那些学生,需用多少时间等。 (二)讲授新课 1.针对不同教学内容,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.。 2.怎样提出问题,如何逐步启发、诱导? 3.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?详细步骤安排,需用时间。 (三)巩固练习 1.练习设计精巧,有层次、有坡度、有密度。 2.怎样进行,谁上黑板板演? 3.需要多少时间? (四)归纳小结 1.怎样进行,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? 2.需用多少时间? (五)作业安排 1.布置那些内容,要考虑知识拓展性、能力性。 2.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?

    0 赞同 0 条回复

# 回答此问题

后才能回答